周星驰复出重新出现在银幕上 吴孟达和李兆基的旧情却成了回忆
8月12日,周星驰旧作《食神》宣布在上映28年后重新登陆内地银幕。这也成为2024年低迷夏季的特殊色彩。
经过28年的发展,这部口碑评分依然高达8.2的电影,曾因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被贴上喜剧的标签。如今电影即将重新上映,回头看,发现周星驰的复出充满了讽刺,而原本已经无法拼凑的演员阵容,又多了一层悲惨的余味。
电影没有变,但看电影的心情和视角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。
周星驰的翻身之作
1994年,周星驰和刘振伟合作拍摄了《大话西游》,无厘头地改变了外界对《西游记》的印象。过于前卫的视角在影视界并不受欢迎,这也让周星驰的彩星电影公司陷入了直接的困境。
由于网络的影响,这部电影并没有在多年后成为经典,但周星驰从以前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向重型喜剧的转变从那时开始。
1996年,周星驰再次成立电影公司,由彩星影业改为星星影业,《食神》成为第一部电影。
经历了票房低迷之后,周星驰邀请导演李力持联手这部电影,继续了他原本无厘头风格转型的决定。周星驰为男主角周星驰设定了一句讽刺台词。高调亮相的男主,早已迷失在花丛中,变得嚣张起来。
继跌入谷底涅槃重生后,周星驰引入粤菜精髓的同时,用武侠思维致敬古龙,并用一碗销魂饭与佛跳墙较量,诠释了粤菜的核心。追求自然、简约。
1996年,《食神》在香港上映,当地票房突破4000万,从周星驰之前的低迷中恢复过来。这部作品不仅是周星驰重新创办电影公司的转机,也成为他向好莱坞抛出橄榄枝的代表作之一。
那些年,成龙等人陆续转战好莱坞。当时好莱坞电影公司想要改编《食神》,但周星驰提出必须用中餐拍摄的要求,最终没有达成一致。
曾被外媒称为“东方金凯瑞”的周星驰,不屑于仅仅做别人的替身版。 《食神》之后,他陆续交出的《喜剧之王》、《功夫》等影片,表面之下都是喜剧。笑声背后融入了更多东方美学和人生探讨。
从喜剧演员到银幕传奇,《食神》不仅是周星驰的复出,也是他转型的里程碑。
28年后,无法再凑齐的怀旧局
由于《大话西游》票房惨败,周星驰在筹拍《食神》时受到了外界的批评,“人才已尽”四个字一度贴在他的头上。
为了拍《食神》,周星驰真是拼尽了全力,不仅让绯闻女友莫文蔚长得难看,变成了打牛丸子的火鸡;
也让他的多年搭档吴明达告别喜剧路线,成为笑里藏刀的反派“大喜”;
真正的厨师戴龙也被邀请出现。
此外,周星驰为李兆基撕掉了“银幕反派”的标签,让他成为了火鸡最好的朋友。
同时,“如花”李健仁、“八两金”叶京生、“石榴姐”袁琼丹等周星驰电影中的经典配角也悉数参演。
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。袁琼丹原本不想接《食神》的拍摄,但在她告诉经纪人之前,经纪人就替她接下了这份工作,最后她也只好拍完。周星驰的电影天赋和他在片场严谨霸道的性格,造就了双重生活。与他合作过的合作伙伴对他的为人行为提出了批评,但都对他的作品表示认可。
袁琼丹坚持拍完《食神》,成为她绿幕角色的又一经典。
只是28年过去了,袁琼丹的银幕作品这几年逐渐减少,周星驰也淡出了舞台,李健仁也因中风淡出了舞台。《食神》重映,曾经的球队已经成为无法再团聚的怀旧游戏。
继2019年、2021年李兆基、吴明达相继去世后,剧中饰演女记者的朱文君也在2022年去世。《食神》成为一段无法重复的青春记忆。
如今,电影正在重新上映,周星驰的转型作品再次出现在银幕上。电影之外,有一种无法追溯的怀念。很多人和事都很难回到过去,而电影却成为了时光最好的纪念品。
与28年前因蜕变而忧郁的周星驰相比,如今的他已是白发苍苍。这几年,每次老朋友去世,他都会感慨万千,新的工作总是遥不可及。
除了电影之外,另一个关于时间无情的故事也随之浮现。
本文由雨荷发布,不代表九游娱乐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twxcd.com/ylbg/3453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