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造就”乒乓球明星的罪与罚
乒乓球的女单和男单比赛已经结束,但女队和男队的争夺仍在继续。就在今天和明天,有两个项目将决出金牌。打开热搜,列出了“王楚钦孙颖莎11比1”的词条。
“体育运动可以成为一种狂热吗?”成为巴黎奥运会最热门的话题,而点燃话题的核心项目就是乒乓球。
8月3日,陈梦在女子乒乓球决赛中击败孙颖莎后,讨论达到了顶峰,一片沉默、嘘声,甚至还有孙颖莎球迷对陈梦竖起中指。大多数观众认为体育不能被粉丝化,更何况谁获得国乒金牌就一定是中国队。将球迷文化带入体育赛场是对竞技体育和体育精神的侮辱和背离。
陈梦与孙颖莎赛后拥抱(来源:新华社)
但在“饭圈粉丝”眼里,如果没有自己的支持,这些运动员只是运动员,而不是现在身价翻倍、具备十足商业价值的顶级明星运动员。付出了真金白银,还被骂,多少有些“委屈”。
观众可以喜欢运动员吗?他们当然可以。但喜欢并不意味着“极端造神”。你可以通过排名、拉销量、线下接送、甚至打骂来表达自己。
运动员“成为明星”仅靠粉丝是无法实现的。团队、品牌和媒体都为此做出了贡献。
通过拆解国乒的“造星史”,我们希望发现“饭圈”背后的互动逻辑,以及什么是可思考、可改变的。
明星之队
4:2 战胜孙颖莎的陈梦,成为继邓亚萍、张怡宁之后第三位成功卫冕奥运女单冠军的人。但这枚宝贵的奖章带来的不是激动和喜悦,而是谩骂和质疑。
当天的比赛中,不少孙颖莎球迷在陈梦进球时发出嘘声,在孙颖莎进球时热情呐喊。即使陈梦拿下最后一分,最终获胜,现场也没有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反而有不少孙颖莎粉丝竖起中指,争论、咒骂。
这是第一次登上奥运会舞台。
陈梦卫冕金牌孙颖莎获得银牌(来源:新华社)
不仅中国观众感到困惑,据凤凰网记者报道,法新社记者问她:“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支持孙颖莎,而不是支持陈梦?”韩国媒体回应称,“这场战斗陈梦打得很好,她展现了自己的运动价值,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犯了一些错误!”叹了口气。
这让“体育迷”的讨论再次升温。看看各大社交媒体上的讨论,网友们几乎一致认为孙颖莎的粉丝这次太过分了。两人都是代表中国国家队的优秀球员,没必要在国际赛场上耍花招。
韩媒网友讨论(来源:微博)
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,不难发现,乒乓球作为“国球”,近年来造就了中国体坛最多的“明星”。几乎每个明星球员都拥有自己庞大的粉丝群体,“代际造星”的风潮甚至已经开始。
国乒的发展向来与“传奇”有关,无论是率先夺得四枚金牌、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的邓亚萍,还是“乒坛第一”的邓亚萍。乒乓球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“世界第一”;孔令辉至今仍被称为“乒乓王子”,在上世纪末吸引了无数球迷。国乒可能是第一支批量培养明星球员的球队。
邓亚萍(左)孔令辉(右)(来源:百度百科)
当时,明星还是“生产出来的”,但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国乒明星球员逐渐开始从“生产出来”走向“创造”。
在孙颖莎、王楚钦等新一批运动员之前,以马龙、张继科、许昕为代表的“国乒三剑客”已经开始疯狂吸引球迷。虽然吸引球迷的前提是过硬的实力,但同样重要的是,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,运动员的各种性格特征开始被球迷疯狂探寻,对国乒运动员的关注也从球迷那里蔓延开来。体育圈走向更广泛的“泛人群”。
“国乒三剑客”(来源:微博)
一个非常微妙的巧合是,马龙、张继科、许昕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时代,恰好是韩国偶像经济在国内的巅峰时期。也赶上了“海归四子”回国或主攻国内,“小鲜肉经济”火爆。大量粉丝的注意力也同步转移,韩国粉丝的追星文化开始应用于国内娱乐圈。
当时,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体育界。电竞选手、相声演员、音乐剧演员几乎同时开启了“饭圈时代”。
主要体现在机场接送、送豪华礼物、网上骂、线下追、买代言产品、拉动杂志销量以及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控制和评论……
因为有为国争光的“光环”,体育明星在球迷眼中一定程度上更具有“追随”价值。
于是,一场轰轰烈烈的“造星运动”开始了。
造星方法论
尽管粉丝的力量很强大,但我们也必须明白,这场“造星运动”并不是粉丝一个人造成的,而是媒体、粉丝甚至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乒乓球队和观众。最终结果。
仔细一看,这场“造星运动”有一套非常成熟的“造星方法论”。
最重要的是性格。在球迷眼里,“即使中国一亿人口中有14名顶尖运动员”,顶尖运动员也有几百万,他们为什么要为你疯狂呢?个性开始成为“最有力的法宝”。
这是最早在偶像团体尤其是韩国团体中流行的“识别法”。由于团体人数众多,一个有趣的角色很快就能被粉丝记住。比如黄子韬在EXO时期的角色是“会哭的功夫熊猫”,鹿晗是“漂亮”,张艺兴是“勤奋”。
EXO早期照片(来源:微博)
来到国乒,经过偶像公司培养的球迷已经可以“学以致用”。随着球迷的洞察,国乒队员们开始有了自己的“专属个性”。
“强”与“乳”反差强烈的马龙,是地球上“最强”的可靠龙队。实力极其强大、不羁的张继科是“赛场上的藏獒”,而“大蟒蛇”许昕则成为了“国宝藏獒”。 “乒乓喜剧演员”、“小胖子”范振东因为爱吃、又可爱,收获了一大批“家长粉”。
(来源:微博)
最新一代的孙颖莎也因为可爱的外表、超强的场上能力以及两人强烈的反差,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“莎莎”。她的搭档王楚钦成为了粉丝眼中朴实直爽的“大头”。
在这种情况下,没有个性的运动员很难给观众留下难忘的点,比如陈梦。
近200天的“奖牌荒”,持续的伤痛,以及中国女乒是现役年龄最大的队员的事实。这些标签只能被粉丝概括为“惨”“辛苦”。
王楚钦、孙颖莎(来源:微博)
虽然陈梦是马龙和许昕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“平时谁训练最刻苦”时给出的共同答案。然而,在球迷眼中,站在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,哪个不是“惨”、“苦”呢?
陈梦在东京奥运会时喊出的那句“我的时代终于来了”不仅没有被球迷欣赏和认可为“新人物”,反而引发了数年的网络暴力和谩骂。陈梦最后也得对着镜头解释。
颇为有趣的是,如果这句话出自张继科或者其他取得同样成绩的男乒运动员之口,不知道球迷眼中是否还会出现另一个“嚣张的小藏獒”。
陈梦采访截图(来源:微博)
有了“个性”之后,“互动”同样重要。在偶像团体中,这种互动一般可以利用人气成员来吸引其他成员的人气。通过“互动”,粉丝可以从“单一粉丝”转变为“团体粉丝”甚至“家庭粉丝”。
在国乒队,这样的“互动”并不少见。男子乒乓球队尤其受到关注。随意搜索一下马龙、张继科、许昕、樊振东等明星球员的组合,社交媒体上就能出现很多相关的内容。
这些内容主要分为两类。一是与他的顶尖能力形成强烈反差的“喜剧演员”内容。在这些内容中,许昕是一只“摇头很久”的“快乐傻狗”,马龙则成了马利筋。调皮的“鞍山小马”,范振东变身只爱煎饼和水果的“吃播博主”。
(图片来源:小红书)
男女队之间的混合互动将增加受欢迎程度。比如,随着奥运会,许昕和孙颖莎的采访和互动就被网友挖出来了。在这些视频中,孙颖莎如实回答问题,并根据许昕之前的回答进行了调整,而许昕则成了“怎么说呢”讲道理的“坏兄弟”。
另一种是CP型视频。 “男乒的随机组合非常好”已经成为球迷们的共识。马龙、张继科、许昕一人就可以组成“獒龙”、“龙蟒”、“獒蟒”等。各种CP,尤其是“獒龙”是非常受欢迎的CP。
“獒龙”cp(来源:小红书)
孙颖莎和王楚钦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,这也与“CP炒作”密不可分。
打开社交媒体,与“沙头CP”相关的视频层出不穷。孙颖莎获奖后的致辞,“这是我们最好的开始”。王楚钦一旁隐藏的“慈爱”笑容深受粉丝喜爱。赛后的拥抱也被球迷形容为“世界喧闹,我们拥抱在一起”。
即使两人做出平庸的小动作,粉丝们依然可以说“真正的主人不会发糖果,我们自己去找”。
(来源:微博)
这不能全部归咎于球迷的狂热。从内容行业的角度来看,CP型内容确实是表现较好的赛道,是奥运会的热点。许多营销账号都在抓紧时间为用户制作相关内容。
短视频平台上,#沙头#主题观看量逼近200亿,吸引近百万用户参与。在B站,国乒是各个UP主和粉丝的“灵感源泉”。各种CP二代视频层出不穷。包括@正的老xie在内的多位UP主都制作了相关视频。
一层又一层的晋级就像滚雪球一样,让“CP”成为国乒的热门关键词。
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“虐粉丝”。造星就像讲故事,虐粉丝才是粉丝最难忘的关键章节。对于运动员来说,似乎没有必要去谩骂。经历过难以想象的痛苦和艰苦训练的运动员,自然是“美、强、惨”的最佳代言人。
但这还不够。 “假想敌”也很重要。即使队员之间关系融洽,在粉丝眼中,“不管是谁,都会伤害我的宝贝”。球迷之所以对陈梦击败孙颖莎表示不满,是因为“陈梦的老队员不知道如何让新人做到”。
再加上球队安排、个人表现以及场上成绩的不确定性,运动员的“悲剧”极其戏剧化。对于粉丝来说,就是“越虐越爱”。
在陈梦战胜孙颖莎的比赛中,不少孙颖莎球迷认为国乒的安排不当导致了孙颖莎的失利。甚至有人在现场“围攻”孙颖莎的教练马琳。
体育不是圈
当“人工造神”结束后,下一步就是“收获”。
明星选手频繁亮相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国乒的票价暴涨,甚至还出现了演唱会这样的VIP版块。
以澳门世界杯半决赛为例,由于球迷热情高涨,比赛场地被安排为平时举办演唱会的场地。重庆锦标赛场馆在大型场馆也采用分区售票的方式。 “门票是在顶部的区域出售的,在那里你根本看不到球员。” “VIP地点也有很大不同。”这样的位置很容易花费数百元。世界杯半决赛的澳门VIP门票售价880元,同期林俊杰天津演唱会的看台价格也不过如此。
十年前,在“造星”之前,花20、30元就可以看一场比赛。
然而,即使门票官网已经飙升到这样的程度,门票也秒售空。不少球迷在微博等社交平台抱怨,表示想看比赛只能买黄牛票。
880张澳门世界杯半决赛VIP票在黄牛手里可以卖到4000-8000元;太原的一场“小比赛”,黄牛可以将原价不到200的门票卖到2000以上;世界杯女单决赛的门票甚至卖到了1万元。
有需求就有市场。即使黄牛开出这样的价格,粉丝们也会硬着头皮购买以示支持。然而,对于普通观众来说,观看比赛却变得越来越困难。他们要承担增加的票价,也必须承担票价。我担心买不到票。
(图片来源:小红书)
但粉丝们也感到非常不解和委屈。这些比赛都是大型赛事,需要实名购票。为什么官网每次放票都是秒出,黄牛却有很多?票去哪儿了?卖票的钱去哪儿了?
品牌商也在同时加大投入。李宁推出“孙颖莎专属定制文化衫”,称其“采用莎莎生肖年的生肖设计”,售价199元一件。世界杯期间,李宁推出“买衣服抽门票”活动。购买达到一定金额,即可抽奖孙颖莎比赛门票。
明星球员得到的代言越来越多,但这却让当初“创造”他们的球迷叫苦不迭。难看的文化衫、作训服越卖越贵。杂志很容易花费数十或数百美元来提高销量。代言产品附赠小卡,买得越多,中奖机会就越大。更大的.
杜某在足球明星卡交易平台“Katao”上搜索发现,一张带有孙颖莎签名和服装材质的卡经过44次竞拍,价格已被拍卖至13655.88元,最高价接近2万元。
(来源:片雄)
“把碗端起来吃,放下碗骂娘”,这就是大多数被贴上“饭圈粉丝”标签的人的真实心态。在他们眼中,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,这些运动员就不会成为“明星”,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代言和活动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,国乒也依托饭圈文化完成了自身的“圈层扩张”,商业化能力大幅增强。现在选手们成为了“明星”,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粉丝文化,这有点像“过河拆桥”。
但需要提醒的是,至少在迄今为止“造星”的运动员中,没有一个人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自己想成为万众追捧的明星。范振东多次发文表示“欢迎粉丝拒绝粉丝圈”、“队内没有‘CP’、没有‘代言人’”、“请不要打着为我做好事的旗号做事” ”。
喜欢运动员可以吗?当然。在所谓的“粉丝圈”中,确实存在着被体育魅力所吸引和感染,进而关注赛事的观众。如果能够正确引导这些粉丝,将会增加运动员的商业价值,延长他们作为运动员的曝光时间。也能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他们,甚至扩大体育赛事的范围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极端粉丝把“点赞”变成了“生意”。他们喜欢的不是一种运动,也不是某个特定的运动员,而是享受“造星”的虚荣感和获得感,同时收获巨额利润。
关注你最喜欢的运动员并全力支持他们并没有什么可耻的。你只需要注意方法,避免“如果你喜欢A,你一定讨厌B”的二极管思维。
正如邓亚平所说,“只说你喜欢的人,不要攻击任何人”。体育不是一个圆,请让运动员自由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本文由风竹发布,不代表九游娱乐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twxcd.com/ylbg/3453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