蜡烛有心是什么意思(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寓意)
各位老铁们,大家好,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蜡烛有心是什么意思,以及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寓意的相关问题知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,谢谢大家了哈,下面我们开始吧!
一、如何赏析杜牧的“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”
“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”意思是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会依依惜别,你看它替我们流泪直流到天明。
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《赠别两首》,全诗如下:
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。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
译文:
聚首如胶似漆作别时却像无情,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。
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会依依惜别,你看它替我们流泪直流到天明。
扩展资料:
一、创作背景
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(835年),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,离扬州奔赴长安,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。
二、赏析
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。
齐、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“黯然销魂”四字。但这种感情的表现,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,这种感情本身,也不是“悲”、“愁”二字所能了得。杜牧此诗不用“悲”、“愁”等字,却写得坦率、真挚,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。
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,又不得不分别,感情是千头万绪的。“多情却似总无情”,明明多情,偏从“无情”着笔,著一“总”字,又加强了语气,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。诗人爱得太深、太多情,以至使他觉得,无论用怎样的方法,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。
别筵上,凄然相对,象是彼此无情似的。越是多情,越显得无情,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,诗人把它写出来了。“唯觉樽前笑不成”,要写离别的悲苦,他又从“笑”字入手。一个“唯”字表明,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,举樽道别,强颜欢笑,使所爱欢欣。
但因为感伤离别,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。想笑是由于“多情”,“笑不成”是由于太多情,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。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,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,说得委婉尽致,极有情味。
参考资料来源:
二、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寓意
意思是: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,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。
出自唐代杜牧的《赠别二首·其二》。
原文:
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。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
译文:
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,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。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,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。
扩展资料
创作背景
这首组诗是诗人杜牧在公元835年(大和九年),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,离扬州奔赴长安,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。本首诗即使其中的第二首。
诗词赏析
第二首着重写惜别,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。
这是一首写惜别之情的诗,首句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,似乎冷淡无情;次句以“笑不成”点明原非无情,而是郁悒感伤,实乃多情,回应首句。
“无情”正是“多情”,正是情之至真、至深、至切的表现;“笑不成”是由于太多情。这种看似矛盾的描写,写出了惨然相视、默然无语、难舍难分的情态。
“多情却似总无情”,本想痛饮几杯,却怎么也笑不出来,二人凄然相对,像是没有感情。只有那案头的蜡烛在默默燃烧,红红烛油,仿佛他们的眼泪,一直滴到天明。诗人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世界,世界上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色彩。
“蜡烛”本是有烛芯的,所以说“蜡烛有心”,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“惜别”之心,把蜡烛拟人化了。在诗人的眼里,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,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。
“替人垂泪到天明”,“替人”二字,使意思更深一层。“到天明”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,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。
三、蜡烛有心还熄灭这句意思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”意思是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会依依惜别,你看它替我们流泪直流到天明。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《赠别两首》,全诗如下: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。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译文:聚首如胶似漆作别时却像无情,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。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会依依惜别,你看它替我们流泪直流到天明。
关于蜡烛有心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本文由东辰网发布,不代表东辰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twxcd.com/shzs/293893.html